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文章 » 正文

产业,到底需要什么大模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06  浏览次数:0
核心提示:AI公司做大模型结合行业,最大的误区在于搞不清供需关系。诚然,目前行业对大模型的认可与接纳程度已经比较好,但智能化项目依旧
 AI公司做大模型结合行业,最大的误区在于搞不清供需关系。

诚然,目前行业对大模型的认可与接纳程度已经比较好,但智能化项目依旧是一个绝对的买方市场。技术供应商需要去适配最终用户的需求、能力、背景,甚至沟通话术和商业习惯。

但由于做AI大模型的公司,涌入了大量互联网领域的人才和资金。互联网的供需逻辑是单点供应对大量需求,我有一招鲜天下涌进来。而大模型在很多行业的适配又是很容易就能想到的。比如工厂需求配料分析,银行需要投资分析,那我的大模型不是都能分析吗?

于是,在这样的“风口思维”下,很多AI公司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误区:他们认为我有大模型,各行业的客户都应该来找我。我推出两三个行业的案例,其他行业都应该认可。我的这个大模型哪里都能用,所以它就叫产业大模型。

无论这些AI从业者是真的相信大模型等于产业万金油,还是仅仅是故意吹成这样。在产业客户看来,这一幕就等于胡说八道。他们会觉得,金融业用的技术,关我煤矿什么事?如果有一种食品,说是猫能吃牛能吃人也能吃,你敢吃吗?

产业需要大模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笼统的天差地别的各个行业归纳为“产业”两个字就结束了。即使在某个行业内,大模型都仅仅能解决行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更不可能有一种模型能够“包治百业”。

做IT的都知道,有产品更要有服务,懂技术更要懂行业。但做AI的企业,尤其是拿着热钱涌入大模型赛场的企业,普遍对产业需求的差异性缺乏了解和尊重。

当然,不同行业对大模型的需求也有共通之处。比如对基础的对话、CV、多模态能力。但更多的情况下,每个行业的只能用意愿、基础数字能力,乃至安全需求、时延需求、运维需求都不相同。在今天的阶段,一种大模型能够在具体行业内复制推广已经非常不容易,更别想一口吃下几个甚至几十个行业。

产业智能化,优先级永远是产业大于智能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QQ在线咨询
全国服务热线
0755-8369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