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文章 » 正文

美国再工业化只是妄想?这为中国制造2025上了生动一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09  浏览次数:24
核心提示:美国的“再工业化”计划认为美国制造业只要重新发掘其技术能力就自然可以重振其制造业。然而,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德国、日本以及中国已不再单纯依靠纯粹的成本优势参与世界贸易竞争,各国的技术均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如果美国不能引领世界技术创新的潮流,将失去它在全球经济结构中的优势地位。
 

特朗普上台了。他竞选时承诺蓝领工人要把工作机会夺回来,然而,如果美国的制造业不复苏,这些职位又怎么能够夺回来呢?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也希望脱虚入实,但是,30年的金融化已经改变了美国的经济结构和利益结构,华尔街-硅谷构成了美国经济的支柱,在美国产业升级换代、资本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的制造业已经被转移出去,蓝领工人成为一个即将消逝的“恐龙”。美国制造业并没有衰落,只是形态和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依然是制造业强国,长于创新与设计,它可以构成美国国力的基础,但是却无法解决蓝领就业的问题。制造业依然是21世纪国家竞争的重中之重,制造业的复兴代表着新的经济风向。

美国“再工业化”的愿景与失落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实现了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一跃成为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大国,也是美国成为全球霸权国的根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与贸易结构重新配置,东亚地区依靠劳动力优势逐渐承接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转移,东亚国家也依靠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成为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关键一环。伴随制造业转移,美国金融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资本全球化的束缚被解除,美国的金融服务行业进入大膨胀阶段,美国经济结构和利益结构随之一变,金融业获得了独立和主体性的地位,华尔街成为美国经济的重心所在。


中芯谷


从原初意义来说,金融服务行业并不能直接生产人类所消费的产品与服务,而只是充当资金配置的媒介。美国金融业的发展逐渐演变为过度扩张,各种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不仅没有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便利,反而导致美国经济杠杆率的不断攀升,最终债务积累的不可持续性和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引发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并从美国扩展至全球,演变成一场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

中芯谷


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美国经济中金融服务业过度膨胀、实体经济“空心化”及资产价格泡沫等问题,并导致美国经济的普遍衰退和失业人口的剧增。2008年,奥巴马政府上台为应对美国经济中制造业的危机,提出了“再工业化”的口号,试图扭转美国制造业衰落的趋势。因此奥巴马政府自2009年年底开始,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美国“再工业化”规划的关键文件。奥巴马在2012年的国情咨文中更是详细阐述了“制造业回归本土、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以及“更为强硬的贸易措施”三部分内容,涉及税收、补贴、法规修订等多个方面。

如今8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奥巴马已经卸任,而他的“再工业化”计划似乎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果。否则以俄亥俄州为代表的美国经济“锈带”地区的失业白人选民也不可能在刚刚过去的总统大选中,将票投给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声言要将工作带回美国的特朗普。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市场普遍认为能源价格较低、海外生产成本上升及美国生产力增长等因素集结在一起将让美国制造业重新活跃起来。但最终数据却给出了出乎市场预料的答案。如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哈祖斯(Jan Hatzius)就认为,美国制造业一些复苏的表面迹象更多的是受美元汇率或全球贸易这类周期性影响,而非制造业生产力真正提升的结构性转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QQ在线咨询
全国服务热线
0755-83979566